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3 15:35:19
11月3日iPhone X線下首發(fā),記者發(fā)現(xiàn)一大早就來排隊的果粉熱情高漲,銷售人員表示,沒有預約的人大概買不到了。盡管蘋果官方尚未公布iPhone X的銷售數(shù)據,但從各渠道的反映來看,銷售空前火爆。與往常蘋果新品供不應求相對的是,今年的iPhone X供貨比較充足,黃牛紛紛表示,賺不到什么錢了。
每經編輯|趙慶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蘋果公司在其新品發(fā)布會上推出的iPhone X,考驗著“果粉”的忠誠度、購買力以及對創(chuàng)新的熱情。
在等待了52天后,今天(11月3日),終于有人將這款售價近萬元的iPhone X拿到手上,蘋果直營店也重現(xiàn)昔日排隊盛況: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于3日清晨六點二十左右抵達了位于北京西單大悅城的蘋果直營店。雖然早晨的北京寒氣逼人,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前來購買iPhone X的“果粉”們,在記者抵達之前,已經有十幾人正在排隊了,而店外也早早擺放好了十多層的黑色柵欄進行人群分流。
▲3日清晨六點,北京西單大悅城的蘋果直營店已有果粉開始排隊(每經記者 王晶攝)
而蘋果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發(fā)布的最新財報也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17財年第四季度,其大中華區(qū)營業(yè)收入達到98億美元,同比增長12%,終結了連續(xù)六個季度的增長下滑。
蘋果笑了,果粉笑了,但本指望著靠iPhone X上市大賺一筆的“黃牛”哭了……
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從各方反饋信息看,iPhone X在中國市場都是熱銷的爆款。來自天貓數(shù)據的顯示,AppleStore天貓旗艦店僅用5秒,首批預約預計11月3日當天到貨的首批iPhone X便被搶購一空。天貓相關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今年iPhone X開賣近50分鐘銷售額已超過去年iPhone 7首發(fā)全天。
此外,招商銀行信用卡官方微博還公布了一組數(shù)據:iPhone X開放預售2小時33分,招商銀行信用卡蘋果官網總交易已突破20億元,成功下單的招行銀行信用卡持卡人已超過19.6萬人。
但蘋果并沒有對iPhone X的銷量情況做出回應,蘋果相關人士表示,不針對具體某個區(qū)域市場做出回應。不過,蘋果在發(fā)給媒體的聲明中也曾表示,“從最初的反響來看,iPhone X需求量打破了紀錄。我們正在努力盡快將這款革命性的新產品帶到每一位消費者的手中。同時,我們也將繼續(xù)接收在線訂單。”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試購買iPhone X時注意到,目前預訂iPhone X的訂單都要3-4周后才能交付,有的甚至需要5-6周時間。
而在11月3日iPhone X線下首發(fā)之時,一大早就來排隊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shù)。其中,第一個來到西單大悅城蘋果直營店門外排隊的黃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在網上沒有搶到首發(fā)當天的iPhone X,因此,他在六點前便來到了店外等候,打算“碰碰運氣”,八點直接進店搶購一臺。
▲3日清晨,北京西單大悅城的蘋果直營店(每經記者 王晶攝)
不過,隨著排隊人數(shù)的增加,在西單大悅城蘋果直營店外,一位工作人員主動對正在排隊的果粉們提示稱:“沒有預約的就走吧,肯定買不到。”話音剛落,幾位消費者立刻表示出不滿,對此,工作人員解釋稱,蘋果美國零售店可能有少量現(xiàn)貨iPhone X供沒有預約的用戶直接排隊購買,但中國市場并沒有。
記者注意到,只有本人憑身份證以及預約后的二維碼才能進入黑柵欄里等候,沒有預約的一律無法購買。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X被稱為蘋果史上最貴的一款手機。官網價格顯示,國行64GB版本售價為8388元,256GB版本售價為9688元,有銀色和深空灰色兩種配色。
▲圖片來源:蘋果中國官網
而按照歷年來的慣例,蘋果新品由于上市初期供不應求,很多“黃牛”會在官方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提價銷售,此前網上的信息顯示,官方售價8388的iPhone X在“黃牛”手中最高已經叫價超過1.7萬元,也有個別情況下被炒到29999元,而“黃牛”承諾,首發(fā)當天便可以拿到新品。不僅如此,“黃牛”還稱,對于已經在首發(fā)日搶到iPhone X的用戶,自己將每部加價3000元以上收購,價格方面可以商議。
令人意外的是,iPhone X線下發(fā)售后,情況出現(xiàn)了“神轉折”。記者在蘋果店外看到了七八位“黃牛”,詢價后一位“黃牛”表示,今年渠道的貨比較充足,iPhone X 64GB版本你要賣的話,我按照官網價給你,如果是256GB版本,我給你加300元。記者在其他“黃牛”處得到的信息也基本相同,與此前網上鋪天蓋地的“iPhone X良品率低供不應求”相比,黃牛紛紛表示今年賺不到什么錢了。
與火爆的iPhone X相比,iPhone 8系列可謂是尷尬的存在。首日上市不僅沒有往年的排隊人群,連渠道都在開售前出現(xiàn)降價促銷,“黃牛”更是難覓蹤影。市場研究公司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近日發(fā)布的購買數(shù)據顯示,iPhone 8的銷量還不如兩年前的iPhone 6s。換言之,蘋果發(fā)售iPhone 8系列手機,反而促進了老款iPhone系列的銷售。
事實上,iPhone 8的銷售已經出現(xiàn)了公認的萎靡不振,而且是全球范圍內的銷量低迷。根據美國消費市場研究公司CIRP的報告,在三季度購買蘋果新手機的消費者中,iPhone8和8Plus的銷量僅占整體iPhone銷量的16%,而iPhone 6s和6s Plus的銷量則占整體iPhone銷量的24%。相比較下,去年同期,iPhone 7和7Plus 當時的銷量占整體iPhone銷量的43%。而三年前發(fā)布的iPhone 6和6Plus的占比更是高達46%。
此外,加拿大最大的移動運營商羅杰斯通信公司的高管也證實,iPhone 8的銷售出現(xiàn)了低迷。而在中國和美國市場,也出現(xiàn)了舊款iPhone 7銷量反而超過iPhone 8的奇怪現(xiàn)象,美國移動運營商AT&T此前也表示,升級到蘋果新手機的用戶數(shù)量比較平淡。
為了進一步提高銷量,記者注意到,電商平臺上的iPhone 8系列售價已經大幅跳水。其中,京東Apple產品專營店售價5888元的iPhone 8(64GB),享受下單立減1111元的優(yōu)惠,成交價僅為4777元;而iPhone 8Plus(64GB)下單立減900元,成交價為5788元。蘇寧易購的iPhone 8(64GB)價格更加優(yōu)惠,到手價僅為4768元。
受iPhone 8系列銷量不佳的影響,市場一度傳出蘋果已經跌落神壇的衰敗之聲。不過,蘋果最新的財務數(shù)據對這種質疑進行了側面回擊。
事實上,在iPhoneX迎來線下首發(fā)的前幾個小時,蘋果公司發(fā)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7財年第四財季的財報,報告顯示,蘋果實現(xiàn)營收526億美元,同比增長12%;高于分析師預計的507.4億美元,也高于蘋果之前的預期區(qū)間490億-520億美元。當季凈利潤107.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90.14億美元增長19%。
往年蘋果的第四財季的財報都將覆蓋iPhone新品發(fā)布日和銷售日,這也成為外界了解iPhone銷量的重要“窗口”,但今年9月蘋果發(fā)布的iPhone 8和iPhone X都推遲了出貨,因此財報中并沒有上述蘋果新品的具體銷售數(shù)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在硬件銷量方面,iPhone依然擔負起了營收增長的重任,實現(xiàn)營收288.5億美元,銷量為4670萬部,而上年同期為4550萬部;iPad營收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4%,售出1030萬部;Mac電腦營收71.7億美元,同比增長25%,售出539萬部;而Apple TV、Apple Watch等其他產品收入32.3億美元,同比增長36%。
此外,在這一財季,蘋果的服務業(yè)務收入也達到了創(chuàng)記錄的85億美元,同比上漲40%,而活躍的Apple Pay用戶數(shù)量與去年相比翻了一番。蘋果希望在2020年之前,讓自己的服務業(yè)務在上一個臺階,收入再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已經連續(xù)六個季度下滑的大中華區(qū)市場當季營收達到了98.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7.85億美元增長12%,雖然增幅不如美國的14%和歐洲的20%,也遠遠不及兩年前125.18億美元的高峰,但終于走出了“連跌”的泥潭。
對此,蘋果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在當?shù)貢r間本周四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大中華區(qū)營收止跌回漲“正如我們預料”,預計四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會表現(xiàn)強勁。
展望集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兩大假日季于一身的第四季度,蘋果預計,截至今年12月末的2018財年第一財季,在iPhone X推動下,公司銷售額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840億至870億美元,市場預期為845億美元。蘋果還預計,第一財季運營開支為76.5-77.5億美元,第一財季毛利率為38%-38.5%,高于前一財季的37.9%,市場預期為38.5%。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公布財報后,蘋果盤后股價漲逾3%,蘋果的市值也隨之突破了9000億美元。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李凈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