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一级黄色大片,日韩在线第一区视屏,韩国作爱视频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青青草华人在线视频,国内精品久久影视免费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工資不低于甚至高于公務員!中央要讓這個職業(yè)令人羨慕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4 08:33:04

3月3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談到教師隊伍建設話題時強調,確保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不低于甚至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

每經編輯|周禹彤

要把提高教師待遇、完善教師待遇保障落實到教師的心里面去,讓他們臉上充滿笑容。

3月3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談到教師隊伍建設話題時,堅定有力地說到。

陳寶生強調,完成這項任務需要重點做6件事情:“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其中,“一提”就是確保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不低于甚至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

教育部部長:給位置,發(fā)票子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陳寶生表示,這份文件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一份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文件。“貫徹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的這份文件,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提高教師地位、榮譽感,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yè)。”

如何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yè)?

陳寶生強調,完成這項任務需要重點做6件事情。這六件事概括起來就是“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

“一提”就是提高地位、提高待遇;

“二改”就是改革教師編制配備制度,改革教師準入和離職制度;

“三育”就是要振興師范教育;

“四用”就是加強教師使用,壓擔子,指路子,提點子,給位置,發(fā)票子,給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五保”就是提供經費保障、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六尊”就是全社會要提倡尊師重教,重振師道尊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教育部長提到的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這6項舉措中,不止一次提到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的問題。而在“一提”中,更是明確要求,確保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不低于甚至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提高鄉(xiāng)村教師的待遇,落實貧困地區(qū)教師的補貼政策。

▲圖片來源:攝圖網

與此同時,陳寶生還強調,不僅要落實好這6項舉措,還要加強督導,確保這些政策真正落實,落實到教師的心里面去,讓教師們臉上充滿笑容。

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印發(fā)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首部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

《意見》明確要求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結合實際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同時要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我國教師缺口有多大?

目前,教育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問題。那么,我國的教師人數是否出現缺口?

2014年11月發(fā)布的《中央編辦 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統(tǒng)一城鄉(xiāng)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稱,

將縣鎮(zhèn)、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統(tǒng)一到城市標準,即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教育部近年來的數據統(tǒng)計發(fā)現:

從2011年到2016年,全國小學的專任教師和在校學生比例均達到了1:19的標準;從2013年起,初中的專任教師和在校學生比例超過了1: 13.5;但高中的相關比例還有待提高,而過去6年,情況在逐漸好轉。

雖然數據上看,全國教師缺口的情況在逐步改善,但實際的教學中,還有很多因素導致教師數量缺口。例如,在全面二孩時代,就出現了“產假式師資缺口”。以教育部2016年數據為例,目前我國高中專職教師中,女性占了52.13%;初中女性教師占比54.49%;初等教育(小學)女性教師占比更是高達65.31%。

去年,《光明日報》就曾報道過,2016年,在東北師范大學附小,生一胎請假缺崗36人,生二胎10人,總計46人,相當于600名專職教師總數的8%。

北京二中亦莊學校校長王教凱擔憂,“我們學校35歲以內的年輕女教師占80%以上,其中工作3年之內的又占一半。”一旦年輕女教師的生育高峰來臨,師資會出現明顯缺口。

除了周期性生育高峰,不少地區(qū)外來人口持續(xù)增長,也使教師資源不足問題勢必更加突出。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果說,城市人口增長,導致師資缺口。那么在農村鄉(xiāng)鎮(zhèn),則面臨著教師流失的情況。就在2月28日,新華社就報道,在吉林省公主嶺市三門李村小學,只剩下兩個老師、一個學生,成為一所罕有的“獨生小學”。村支書王立新介紹,三門李村小學以前遠近聞名,曾經有十多個老師和200多個學生,“熱熱鬧鬧的”。但2010年前后,小學里的老師逐漸退休,許多學生也轉到附近鎮(zhèn)上上學,最終只剩下一個學生。

▲新華社記者 邵美琦攝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李志民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

工資是一部分,另外就是周邊的環(huán)境生活條件,農村的教師可能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差,他希望到城市,他的生活環(huán)境更好一點,農村教師都想往城市走,我覺得主要是這些方面。

對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要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同時加強鄉(xiāng)村教師周轉宿舍等設施建設。各地也通過采用定期按學校艱苦邊遠程度發(fā)放生活補貼、交通補貼等具體形式來加強對于農村地區(qū)教師的保障。而對于鄉(xiāng)村教師的績效工資評定制度,也應因地制宜,制定多元考核標準。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李志民表示:如果工資是跟升學率掛鉤的話,農村教師會更吃虧。應該跟當地的整體收入水平掛鉤,主要是當地農村要參照城市的標準,能夠比如說同等地區(qū)的教師要到農村去工作,那么要比城市里的教師的工資要高,同等資歷的,這樣才能穩(wěn)定住這個農村地區(qū)的教師。

事實上,近幾年,部分地區(qū)已經實施了相關政策。例如,寧夏實施《鄉(xiāng)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計劃》,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zhèn)袁河中學的鄉(xiāng)村教師潘小寧說:

我們鄉(xiāng)村教師在職稱評審、工資待遇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大改善。剛開始一個月工資是1700元,現在每個月還有鄉(xiāng)村教師補貼,一個月工資漲到了3800元。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王嘉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公務員工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