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3 13:38:57
在姜興看來,中國過去十幾年互聯網行業(yè)的大發(fā)展,包括阿里、騰訊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對推動整個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眾安在今天行業(yè)的浪潮上積累一些自己保險科技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僅代表了眾安,更多的是展現中國的力量。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陳星
“傳統的IT支持,希望你的系統越復雜越好、每年給你報更多的人,那你這個系統只能越來越重。眾安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在日前眾安開放日間隙,眾安在線CEO姜興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在談及眾安的科技輸出時,姜興表示:“將來我們希望追求更好的、更長期的、更有建設性的科技賦能方式。”
在加入眾安在線之前,姜興曾任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總監(jiān)。“有非常強的技術洞察力。”其前任陳勁對姜興如此評價。今年7月份,眾安在線完成上市后首次高管層“重磅交接”。這是接替陳勁出任公司CEO之后,姜興首次接受媒體專訪。
姜興出席眾安開放日 圖片來源:眾安在線供圖
“今天上午我們挺忙的,忙著說‘NO’,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伙伴希望可以和眾安達成合作,但我們不著急去鋪攤子。”姜興說。在19日的眾安開放日上,包括眾安各大生態(tài)合作伙伴在內有上千人到場,密切關注著這一走在科技前沿的互聯網保險機構的最新動向。
在姜興看來,中國過去十幾年互聯網行業(yè)的大發(fā)展,包括阿里、騰訊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對推動整個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眾安在今天行業(yè)的浪潮上積累一些自己保險科技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僅代表了眾安,更多的是展現中國的力量。
據了解,基于對核心系統工具的不斷投入,目前,眾安已將響應市場需求的時效優(yōu)化至1-2天即能完成新產品上線;在新場景合作方面,眾安可提供零開發(fā)保險產品接入方案,且當天就能實現上線。在系統迭代上線方面,眾安能夠每日發(fā)布逾200次,發(fā)布單作業(yè)平均5分鐘完成;且核心應用自動化測試比例達到了80%。
“到今天為止我們的發(fā)展還是穩(wěn)步向前的,我們還在打基礎。”對于眾安的科技輸出能力,姜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保守評價道,首先我們不覺得做得有我們理想中那么好。姜興解釋稱,眾安的科技輸出,本質上看其實不是一個簡單軟件技術的輸出,更多的是一種新的模式的輸出,而這是能帶來一些連續(xù)性收益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3~2018年,眾安在線保險業(yè)務收入分別為0.13億元、7.94億元、22.83億元、34.08億元、59.57億元、112.63億元。2019年上半年取得保費收入59億元,同時實現科技輸出收入1億元。“雖然科技占整個公司的收入比重還不是很大,但對于增長速度我們更有期待。”姜興說。
談及科技賦能傳統,最值得一提的當數近年來一大現象級產品“百萬醫(yī)療險”。作為百萬醫(yī)療險的標桿級產品,眾安在線的尊享e生自2016年推出以來,累計迭代多達14次,不僅首創(chuàng)醫(yī)療墊付服務,實現了70%的賠案自動化理算,最新版本的尊享e生還裝上了AI導診,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增加覆蓋至慢病人群。
“這背后都依賴于大數據在內的技術力量。”姜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給用戶更多的選擇權,這些東西都是很小的細節(jié),但是都是需要科技一點點改善的。有些東西不是簡單的影響價格,更多的是讓用戶有不一樣的體驗。”在姜興看來,這些點點滴滴的體驗或許對有的用戶而言還沒有感觸,但真正實踐的時候真的會改變用戶很多。
姜興舉例稱,比如智能客服,80%的問題都是由智能客服回答,機器人比人快多了?;卮鸩涣说?,再自動轉到人工回答。接下來會引入到語音,能幫我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式都極大提升用戶的體驗。有時候理賠花很長時間,最終所有的時間都會化成成本,那就是時間成本。截至2019年6月末,尊享e生系列產品的用戶規(guī)模超過450萬。
姜興還表示,“給用戶更好的服務和體驗”,亦是眾安拿下互聯網醫(yī)院牌照的出發(fā)點。在2019年7月獲得“互聯網醫(yī)院”牌照后,眾安的互聯網醫(yī)院業(yè)務于12月正式上線。據悉,眾安將以互聯網醫(yī)院為樞紐,可以有效連接醫(yī)療機構、合作藥店、就診患者與眾安的互聯網保險,升級眾安的保險保障服務閉環(huán)。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眾安在線實現上市以來的首度盈利,除受益A股市場利好,報告顯示,公司承保虧損同比收窄了43%,綜合成本率相比2018年上半年降低了約15.7個百分點至108.3%。對于業(yè)務質量的持續(xù)改善,眾安在線管理層表示,很有信心明年可以達到100%(綜合成本率指標)或者更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