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4 12:25:07
每經記者|付克友 每經編輯|金冥羽
“生意我可以不做,但是非黑白,我必須要說清楚?!薄拔疑饪梢圆蛔觯偎疽欢ㄒ??!蔽髫悇?chuàng)始人賈國龍在“預制菜風波”中的這番表態(tài),充滿“西北漢子”的血性,也略帶企業(yè)家的悲情。問題在于,官司打得贏嗎?公道討得回來嗎?
其實,在這場風波中,雙方爭論的根本不在一個層面,羅永浩口中的“預制菜”和賈國龍口中的“預制菜”就不是同一個“名詞”。前者指向公眾認知,后者強調行業(yè)標準。更重要的是,當下賈國龍面對的其實不是羅永浩一個人,而是千千萬萬的消費者。
因此,賈國龍其實需要打兩場“官司”,一場與羅永浩對簿公堂,一場在輿論場上和公眾“舌戰(zhàn)群儒”,贏前一場易,贏后一場難。實際上,就后一場“官司”而言,他已經輸了,而且輸得很慘。君不見,西貝最近的客流已經“斷崖式減少”,營業(yè)額損失從一天100萬元擴大到200萬元~300萬元。
實際上,在筆者看來,這場官司可以不打,生意卻一定要做。原因在于,這是責任所系、使命所在。作為擁有370多家門店、1.8萬余名員工的餐飲企業(yè),西貝餐廳不僅屬于賈國龍一人,而是1.8萬員工、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消費者以及眾多供應商共同成就的。如果企業(yè)家意氣用事,1.8萬員工的生計怎么辦?上千家供應商怎么辦?還有在供應鏈更前端的養(yǎng)豬、種菜的農民怎么辦?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胖東來創(chuàng)始人于東來面對網紅“柴懟懟”挑釁時,也曾放言,如果不讓“柴懟懟”受到應有的處罰,“我會主動關閉或永遠離開胖東來這個企業(yè)”,一時熱議洶涌。
面對企業(yè)家在危機時刻的沖冠一怒,很多人會問: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生活,難道因為一場口水戰(zhàn)、一次負面輿情就蒙受重大損失?
這顯然不是一個成熟企業(yè)家所該展現的風范。真正有擔當的企業(yè)家,不應該用員工生計和品牌未來,作為換取某種勝利的籌碼。反之,當企業(yè)面臨重大危機,企業(yè)家首先應該考慮如何穩(wěn)定軍心、保障運營,而不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無謂的爭論中。
耐人尋味的是,當西貝遭遇此次輿情時,于東來最初發(fā)聲力挺西貝,賈國龍還回應“真心見真心”。但隨著輿情發(fā)展,于東來又迅速刪除了相關內容并將賬號設為私密。這種搖擺不定的態(tài)度,恰恰說明了情緒化應對的不可持續(xù)性,也說明意氣用事不是解決方案。
官司可以不打,生意卻一定要做,而且還要做得更好。筆者認為,持續(xù)做好生意,需要的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意氣,而是“反躬自省”的態(tài)度和以誠待人的堅持。
盡管開局不利,但西貝仍有機會扭轉局面。比如,耐心傾聽、虛心接受那些真正的消費者的質疑,學習吸取業(yè)內先進的經驗教訓;比如,順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借鑒老鄉(xiāng)雞的做法,對產品進行更細致的分類和標注。是現炒現賣就是現炒現賣,是中央廚房預制就是中央廚房預制,是工廠預制就是工廠預制……不要再去糾纏概念,回歸到西貝“如何提供更好產品和服務”“如何讓消費者更加滿意”的品牌議題,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正如賈國龍最近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真正的聲量,是在門店,一桌一桌的顧客來了,我們做好準備,讓他們體驗好。還有,我們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有錯就改正,顧客沒吃熱乎,我們就往熱乎做、往熱乎上。”這才是真正的勇氣和正確的態(tài)度。
唯有這樣,才是對質疑者最好的回應、對消費者最好的回答、對企業(yè)家精神最好的詮釋。
記者|付克友
編輯|金冥羽?杜波
校對|董興生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